第840章:倒霉的小黄鸭-《华娱之别样人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也不是没有戏约找上她,可是出道就被张一谋调教,周东雨对剧本的要求,远远高于一般的女演员;

    就像老师说的,很多烂片就连普通观众都知道,但那些投资人、制片方依然头铁的开机,为了什么,还不是为了圈钱;

    一个有抱负的演员,辨识剧本好坏,那是基本技能!

    孟轻舟在娱乐圈最出名的,不是他有多豪富,也不是他影视公司老总的身份,而是他作为编剧,无一失手的骄人战绩;

    挑剧本最重要的是要打动自己,打动创作者本身,如果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,要如何去打动观众呢?

    很多科班出身的演员,在学校的时候,可能就是懵懂,觉得很熟悉的名著好就去找,找一个师哥师姐以前演过的片段就去套,但是感受不到剧本和片段想表达的人物思想和情感,这就是所谓的戏,那个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没有鉴别能力。

    后来真正的进入了这个行业,更多的都是别人拿着剧本来找你,导演觉得你适合演什么人物来找你。

    一开始的初衷就是觉得自己有戏演,可以靠演戏去生存有饭吃,这是最基础的。

    再之后,对角色的选择,无非就是哪个好像喜欢一点,哪个好像靠近自己一点,更容易去塑造,去接这种类型的片子。

    因为在这种适合自己,契合自己的角色和剧本当中,你去演起来,你所感受到的东西,可能会更多。

    当然了,国内的现状,原创剧本的风险,没有哪家影视公司愿意轻易出手,对于演员来说,很多时候,只能是在烂片中选一选;

    作为一个演员,谁不想去演国王的演讲、至暗时刻这样的剧本啊?

    但是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来说,轮得到你吗?

    能开工就不错了,你得养家糊口,还要保持状态、刷存在感,所以大多数时候只能在烂剧A和烂剧B中选一个不那么让自己恶心的;

    在中国,剧本创作其实是一个小范围的政治斗争。

    在拍成电影前,剧本没有绝对好坏。而且圈内也都尊重一个观点,好剧本是反复修改推翻得到的精华。

    很多在市面上看到的电影剧本大体都经过了几十版的修改、否定,才定稿拍摄的。

    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脑残的剧本拍出来?

    首先要普及一个概念,叫小范围智慧。

    剧本的创作过程中,是妥协了导演,投资人,制片人,编剧,演员,广告商,各部门主创各方面意见的一个文学产物。

    因为剧本没有绝对好坏,所以谁都可以提不负责任的意见。有些时候编剧不得不综合这些硬性的条件来创作剧本。

    当达到了大家都觉得还行的时候,很多剧本中闪光的点大概率都会磨平了。

    这个文学剧本就是小范围智慧创作出来的剧本,但很有意思的是,再来一个其他的没有接触过这个剧本的第三人看过这个剧本后,他100%又会提出他的观点跟看法。

    很有可能他就会觉得这个剧本超级烂,把之前团队反复讨论的结果给都否定了。这个就是剧本创作中避免不了第三人差异;

    团队创作就避免了很多类似的问题,所以孟轻舟一直要求万重山扩大编剧部的编制;

    有的时候,艺术创作,确实需要多人的思想火花的碰撞,挂壁当然除外了;

    “大叔,明天真要去和周东雨对剧本啊,我还以为《七月与安生》要下半年才拍呢!”

    小丫头在《西游降魔篇》中的表现中规中矩,媒体以及影评人对她的评价,也从资质平平变成了未来可期;

    热芭美滋滋的从身后抱住孟轻舟,规模不小的柔软毫无间隙的抵在轻舟背上;

    “你明天有事?”

    “古丽娜来燕京了啊,她很快就要进组,我们约好明天逛街的。”

    不说这事,老孟还可能缓一缓,一听是和小娜逛街,孟轻舟立马打消她的念头;

    “人家周东雨剧本看完都很久了,总不能一直拖着吧,我还指望你能从她身上学点什么呢!”

    赵小骨忙完了《花千骨》的事,这两天在家养膘,听了孟轻舟的话,狐疑的望着他;

    “老孟,你不会对周东雨有兴趣了吧,竹竿似的,你也能看上眼?”

    蜜蜜打算和老孟一起去参加戛纳电影节,这两天忙着选礼服,此时穿着一身大红色的拖地长裙出来,准备让大家品评一番,听到小圆脸的话,又看了看蜷缩在沙发上的小骨,默契的和小迪对视一眼,红唇微翘;

    眼观六路的小圆脸当即发现了两人的不对劲,眼睛扫了扫自己,随即肝火大旺;

    “你俩够了啊,我可是在为大家说话呢,再说了,本姑娘现在可不是机场了,前几天我还量了量呢,快到B了!”

    “是是是,你还没过发育期呢,我估计你十年后,肯定能到B!”

    很快客厅里就是一阵鸡飞狗跳,小狐的礼服被扒拉了下来,傲人的身材激的小圆脸怒气勃发,不甘示弱的蜜蜜毫不手软的将她的睡衣也给撕开了大半;
    第(2/3)页